h
#交通運輸, #廢物, #建築物能源效益, #氣候緊迫性, #消費與生活方式, #綠色經濟, #綠色金融, #能源

灼見名家:2023年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,年內香港天文台曾發出8次紅色暴雨警告及兩次黑色暴雨警告,其中9月7日至8日500年一遇的驚人暴雨,約為本港全年平均總雨量的四分之一,僅次於1889年5月30日歷史雨災的紀錄。極端天氣造成龐大經濟損失,單計算颱風蘇拉及9月初黑雨期間索償總額已達19億港元,主要與財產損壞和汽車相關。

香港於2021年10月發布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》,訂立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,並承諾會在未來15至20年內投資達2400億元以推行各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。然而,迄今為止,政府仍未有把此金額按年份和相關措施分列明細,亦未有報告措施進展。目前全球經濟疲弱,百業待興,但有危便有機,各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正邁向淨零排放經濟,亦要投入鉅額資金以適應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,故會帶來可貴經濟機遇。香港須訂立清晰且全面的財務計劃加強本地商界信心,吸引國際投資者,並同時推動香港發展成為領先區內的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。

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於去年警告「全球沸騰的時代已到來」,氣候危機加劇,中央政府亦積極推動減碳政策,港府應配合國家發展策略,向綠色低碳經濟轉型。財政司司長應於制定本年度發表的《財政預算案》中把握機會時,考慮下列六大範疇以採取行動,以助香港把握低碳轉型機遇:

 

財務計劃清晰全面 加強本地商界信心

(一)參與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,加強香港區內金融中心地位

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,其金融服務業是亞洲重要的集資渠道之一,並透過直接或本地企業投資,在區內舉足輕重。世界日益重視零碳能源,香港應協助促進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(JETP) ,支持發展中國家以自定途徑從燃煤發電轉移至綠色低碳能源。此舉既可推動香港金融服務,也可有助亞洲區內減碳,亦能避免削弱香港區內金融中心地位,故香港金融管理局應帶領金融服務業參與JETP,發行專門為JETP籌募資金的過渡債券。

(二)向粵港澳大灣區採購低碳能源

中央正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,現先於發電行業試行,加快中國低碳能源轉型的計劃,並預計會導致粵港澳大灣區內競爭低碳能源資源。因此香港政府應更積極主動促進電力公司,從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和發展價格相宜的可再生能源,以在競爭激烈的區內能源市場確保潔淨、低碳且可靠的能源供應。港府亦應運用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大灣區投資基金,協助高排放行業項目轉型,以鼓勵有效利用資源,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。

(三) 改善建築物能源效益

香港建築業規模龐大,其能源效益對於香港未來的競爭力和經濟實力非常重要,財政司司長應於本年度《財政預算案》中推出與披露及測量能源效益掛鈎的稅務和其他財政措施,促進建築物能源效益。商業樓宇用電佔香港總用電量達64%,故應引入措施資助公開大型商業建築的能源效益數據,以提高能源耗用數據的透明度。此舉不但可促進本地房地產創新科技發展,而建築物能源效益表現可作為「綠色金融」相關定義的衡量標準之一,有利綠色金融市場。

(四)引領香港交通運輸業邁向低碳未來

交通運輸佔香港整體碳排放量達19%,其中私家車載客量比公共交通工具少卻大幅佔用路面,導致交通擠塞,大大增加行車時間和碳排放,燒耗更多燃料,造成污染和損害經濟效益,故香港應採取行動鼓勵市民採用低碳交通方式。政府應擴大低碳巴士試驗項目,並使其逐步商業化營運,取消電動私家車「一換一」計劃,並減少有助私家車數量增長的政策;並增加私家車的首次登記稅和車輛牌照費用,較高排放者須支付更多費用,以減少市民依賴私家車出行。

(五)投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

氣候變化引致的實體風險將日益增加,如熱浪、海平面上升,以及更頻繁的極端天氣導致強風、暴雨、水災和山泥傾瀉等問題。世界資源研究所指出,應對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可帶來經濟效益──投資1美元於氣候適應可避免氣候危機帶來的損失,從而節省2至10美元的長遠成本。香港應順應全球趨勢,投資改善基建設施,並積極考慮採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,以應對日益增加的極端天氣事件。政府應為此設立基金,以促進研究並支持在香港實施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,以應對極端天氣事件以至長遠氣候危機。

(六)建設循環經濟,創造綠色就業機會

循環經濟為現時全球經濟發展方向,鼓勵資源持續利用,香港須順應環球趨勢,借鏡世界各地不同做法,提高產品回收和循環再用的程度,有助減少耗用自然資源和溫室氣體排放,並可緩解自然環境和棲息地退化,且減輕生物多樣性喪失,更能創造綠色商機。垃圾徵費在即,目前「綠在區區」在全港18區卻只有45間固定回收中心,平均約17 萬人共用一個回收點,不足以應付大眾龐大回收需求。政府應進一步擴展 「綠在區區」的回收點數量和覆蓋範圍,確保所有市民都能使用。

全球暖化加劇 減碳行動刻不容緩

全球暖化研究先驅、美國太空總署(NASA)前科學家詹姆斯‧漢森(James Hansen)於35年前向世人披露氣候危機,最近他再次警告,由於全球仍然大量耗用化石燃料,以及厄爾尼諾事件加乘,地球於今年5月的氣溫升幅有機會比工業革命前上升達1.7°C。他進一步指出,除非採取具體行動改變地球的能量平衡,否則世界將在2030年代突破2°C的門檻,釀成更多極端天氣事件、加劇缺水和糧食危機,並使無數動植物面臨絕種境地。

地球的未來取決於人類在2030年之前採取的行動,故政府只剩下6年的時間來確保香港擁有更美好的未來,冀望我城將來能以充滿經濟機遇的綠色創科綠洲而聞名於世。

 

原文刊於2024年2月2日《灼見名家》,由姚俊業、譚芷菁和楊敬雯撰寫。

LATEST UPD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