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發電一向依賴高碳排放、並造成嚴重污染的一般煤炭,但兩家本地電力公司——中電和港燈近年已逐漸轉向使用乾淨煤和天然氣,為較少污染的化石燃料,以減低碳排放量。
香港亦從零排放的大亞灣核電廠輸入電力,以滿足本地約25%電力需求。
政府估計可再生能源最多只可佔香港發電燃料組合的3-4%,但此估算較為保守,據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指出,香港10%的電力均能來自可再生能源。
政府若更積極改變發電燃料組合,建構可持續的電網,香港可以減低70%的直接碳排放。除了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組合外,政府應竭力發展與電力供應相關的科技。此外,政府應研究核電的使用安全,並考慮本地電力廠可否加入碳捕獲和儲存的科技。除此之外,以上的電力供應政策必須配合鼓勵家庭節省能源的措施,才能有效減低香港的碳排放。
因此,香港需要:
電力供應的政策還需配合以下措施:
作出改變的同時,我們必須滿足香港的關鍵需求,即以安全穩當且價格合理的方式提供可靠電力供應。
碳捕獲是指在燃燒化石燃料發電時捕集二氧化碳的技術,故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中
碳封存是指二氧化碳經過壓縮和運輸後,儲存在地球表面以下幾公里的多孔地質岩層,以防止二氧化碳排放洩漏到大氣中。
應研究香港能否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、核能,並落實本地碳捕獲和封存技術,亦可為電力公司提供管理電力需求的指引。
可積極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技術,並考慮進口大灣區可再生能源。
可節省用電,以降低對本地電網的負荷。
正如在沙灘上行走會留下足印,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亦會釋放溫室氣體,產生所謂的「碳足跡」。碳足跡代表著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所有我們擁有的、享用的,例如食物、衣服、交通,都與香港的碳足跡有密切關係。
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估算,如果全球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如香港人一樣,我們需要4.2個地球才能滿足對自然資源的需求。為了訂立有效減碳、切實可行的政策,我們需要了解香港的碳足跡是多少,以及碳排放從何而來。